"我成功她不嫉妒,我萎靡她不輕視,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。"

 

 蔣南孫這句話應該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,通訊錄裡姐妹來姐妹去的不知凡幾,但我們心裡雪亮,合乎這句話的人,五根手指頭都可能數不滿。承平時代,我們沒有國仇家恨的負擔,但個人的小災小難就足夠毀滅自身,所謂患難之交該是在這時能伸出援手的人,也該是快樂時陪著分享的人。

每回看亦舒,就後悔自己太晚認識她,乾淨的文筆,毋須矯飾賣弄,仍舊讓人為她文字的美心折。而且,不知為何,總覺得香港作家筆下都帶著一絲悽涼,西西如此,鍾曉陽如此,亦舒也不例外,不同的是,她的滄桑中又容納了事過境遷的美好,受盡大風大浪的折騰,回首的眼神,依然溫柔如昔。

 故事橫跨十年,從蔣南孫朱鎖鎖17歲開始寫起,南孫家境小康,但財源掌控在重男輕女的祖母手中;鎖鎖生得極美,父親是海員,只能寄居在舅母家中,舅母巴望著鎖鎖嫁予她兒子,從此做真正的一家人。兩個女孩,都想出頭,一個是不甘承受祖母盼不來"男孫"的鄙視,另一個則是不想就此埋沒在平凡的泛黃家庭裡,永遠的寄人籬下。

是啊,她們出頭了,如同蟄伏許久的十七年蟬一般,在花香和泥土味裡驕傲地大鳴大放;但是,她們也失去了不少,原型仍在,過往的青澀憧憬卻如蟬殼般被重重剝離,而後再輕巧巧旋入名為塵世的風中,失落,但不知如何言說。

一路看來,於我心有戚戚焉,最讓人動容的是她們不離不棄的友情,她們各用各的方法對彼此好,南孫從不過問鎖鎖的賺錢方式,鎖鎖亦從不讓自己的幫助變得像是施捨。真正的朋友是這樣吧,就是喜歡這樣的妳,旁人怎麼說都無所謂。例如南孫父親曾告誡她"鎖鎖在舞廳工作,不要與之往來。"南孫回說"就該你自己跳舞,不讓别人做,誰同你跳?"什麼是墮落,什麼是沉淪,不用解釋,彼此即懂得。這樣的默契,即使親密的伴侶也不見得比的上。

不過短短十年,變動卻是相當大,彼此間的起伏無常,被坦克輾過幾回都不一定難受過這些人生的洗鍊,原先綺麗的幻想在現實中碎裂,從前以為出了社會,總有好男人來愛,甚至同時有兩三個追求也不一定;從前以為不會來的,不可能承受得起的,合該面對面與之妥協。

書到末尾,沒有給個明確的結局,南孫是要嫁予好兒郎了,而鎖鎖則往另一個天地發展。本來嘛,人只要活著就永遠沒有the end,事件的發生每每扣住過往的餘韻走來,我喜歡27歲的南孫鎖鎖,更勝17歲時的她們。痛,但並未太痛過,因此更懂得平凡的幸福。

 

4374.jpg 

(現在看來有點冏的劇照)

 

PS.電影是由張曼玉(蔣南孫)和鍾楚紅(朱鎖鎖)主演,似乎與書裡寫的不同,有機會看看。目前最大心願,就是存夠一筆錢,把亦舒全集買回來! ^ ^
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087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