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它的網站,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可點進去看看
“新文明的進入 往往就是舊文化的淘汰。”
松山菸廠,於1937年成立,是昔日東亞最大的菸廠,全盛時期員工約有2000人,於1998年關廠。該地雖然荒涼許久,當年日本人撒下的樹苗卻以寧靜緩慢的生長速度,茁壯成今日的蓊蓊鬱鬱,是喧鬧的台北東區不可或缺的綠地。
或許是地緣關係(位於忠孝東路和光復南路口),市政府和遠雄集團於2006年10月合作的BOT案,決定在此動工興建大巨蛋,成立”體育文化園區”,預定於2011年完工,此舉引起許多環保團體的抗議。
占地18公頃的松山菸廠,有許多值得保存的菸廠工業村遺蹟,此外做為一個重要的生態跳島(侯鳥中途休息站),廣闊的土地上有許多珍貴的物種(如紅冠水雞、保育類的貢德氏樹蛙、黑冠麻鷺等)及上百棵樹齡超過70年的老樹,等著我們去維護;而大巨蛋的興建目的呢?當時仍是市長的馬英九先生說:”以後職棒活動就不會因下雨而延賽了。”---真是很棒的理由呢!
當然興建後的好處還多著呢,周邊附屬商業設施帶來的巨大商機,是既得利益者勢在必行的動力。那麼體育文化園區呢?立意好歸好,松山菸廠及一部分的林地也的確被劃入保護範圍,但是古蹟旁緊臨著繁華的商業區,試問要如何不影響生態的正常運作?尤其大型賽事一場動輒數萬人次,對於環境造成的衝擊怎是簡單的區隔即可避免的?
於是,反對興建大巨蛋的呼聲多了起來,取而代之的是興建松菸公園,這也是這個網站的成立宗旨,大巨蛋還有其他的地點可選擇(如關渡平原,市立體育場,但商機沒那麼大就是了),而這裡,有著七十年記憶的松菸,一旦移除,就是再也回復不了的毀滅。
在被世人忽略了許久之後,第一個投注在松山菸廠的關切,竟是急切地想要移除老樹,打造又一個屬於人類才懂得的都市神話,而首批移走的384棵樹木中,已有百餘棵因水土不服死亡,剩下來的靠著架設此網站的松菸公園催生聯盟,以及荒野保護協會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環保團體的反對,大巨蛋的環評並未通過,需再重新審核,在這段苟延殘喘的期間,上述的團體不斷地用自己的方式奮戰著,發動連署,提出公民訴訟,向政府陳情,架設網站,希冀能有更多人加入,因為多一個人反對,就多一份捍衛自己土地的希望。
兩個價值觀,兩種理解,到底是積極開發,繁榮至上,也相對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好;還是還給大地一點喘息處,為人類留一點餘地好?雖然這樣問,但我的答案似乎已預設在問題裡了。環境究竟要對人類妥協到什麼地步?---這才是我想說的。當全球暖化,物種滅絕這類字眼頻繁出現到感官已幾近麻痺時,我們是要就此麻木不仁,繼續讓自己生活呈現這種旁觀者效應;還是在環境未死絕前,而自己還有氣力捍衛時,為這個土地做點什麼?
我選擇後者。這不是攸關全球那麼宏遠的議題,這也不是人命關天的大事,但這就發生在台北,你我生活的土地,在捷運,公車上我們曾無數次與它錯身而過,而當這龐大的生命群體有可能消逝的時候,我們忙亂的腳步正無情地踏過其渺無聲息的死亡。
漠視是對環境最大的傷害,在聲色娛樂已經過載的今天,我們不需要一個圖利財團的大巨蛋,再來刺激我們已然疲軟的遊憩神經。雖然我們都不是松菸的命運的最後決策者,但是群眾的力量是可觀的,它可以為一意孤行者踩煞車,讓台北保留綠地的可能性高一點,也讓水泥森林裡的生物還有呼吸的空間,而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。
這是一年前寫的文章,但松菸的情況並未改善,環保團體與政府,財團間仍舊僵持不下,除了備受爭議的強制買回條款(註)以外,興建大巨蛋的實益何在仍令人存疑,小巨蛋眼看就要成為蚊子館,又要在相距兩公里的地段增設大巨蛋,除了提供棒球場地(日租費百萬元,台灣的職棒負荷得了嗎?)外,還有什麼更誘人的理由嗎?是,龐大的商機,未來將是金雞母!空口說白話誰不會啊?再看看所謂的體育文化園區,其實還是百貨公司,旅館,辦公室的代稱,這中間,是否有圖利財團或便宜行事之處,北市府不可能全然無知吧!
最後一棵老樟樹已於228當天移除,松菸的命運岌岌可危,雖然環保團體用盡方法不讓環評,及都市設計審議(主要是交通疏散動線不明)通過,使巨蛋至今無法興建,但手握生殺大權的始終不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,不知道哪一天,抗議的聲音會被振興經濟的口號壓倒,而一去不復返的綠地從此沉沒在腐朽的慾望裡。
註:依據遠雄與市政府BOT合約內容,若未來大巨蛋營運不佳,市府須以250億元強制買回